[编号: ]人的起源与发展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上海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科学
资料版本: 鄂教版(下)
章:
节:
上传用户: 1207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2-7-1 13:30:06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 由来

、人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黑猩猩。在生活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人与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分裂成卵泡移动到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膜着床,所以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受精①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②场所:输卵管

4、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8周成胎儿(出现人形)。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5、分娩:成熟的胎儿(38周,约266天)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从怀孕到分娩大约需要40周(280天)左右的时间。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身体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  

功能特点  心       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性发育                   男性受雄性激素的调节,女性受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   

男孩第二性征:长喉结、变声、出胡须、出现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发育等。

女孩第二性征:乳房发育、臀部变圆、出现腋毛阴毛等。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①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③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卫生保健:

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体的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物质。(膳食纤维为第七营养)

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蛋白质

生长发育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糖类

主要提供能量物质 

脂肪

储存能量物质

维生素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病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水:是人体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非能源物质 无机盐:量少作用大。,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肌无力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维生素:需要量很小,却是人体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有机物。

种类

功能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

牛肉、肾、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C

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

坏血病,(经常牙龈出血)

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吸收 (钙和维生素D通常一起补)

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鱼肝油

a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c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原来,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复杂的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

作用: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和排空;可以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和维持正常的体重。    

二、消化和吸收

1 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30—31)

淀粉从口腔开始补消化,在口腔里转化成麦芽糖,没消化的淀粉和麦芽糖在小肠转化成葡萄糖。蛋白质从胃开始补消化,最终转换成氨基酸。脂肪从小肠开始被消化,最终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①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②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道  小肠:①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位于消化道内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小肠的结构特点: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②所含消化液种类很多

③小肠的内壁有环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可增加小肠的表面积   

被消化的物质

消化场所

消化液

消化的最终产物

淀粉

口腔、小肠

唾液、肠液、胰液

葡萄糖

蛋白质

胃、小肠

胃液、胰液、肠液

氨基酸

脂肪

小肠

胆汁肠液、胰液

甘油+脂肪酸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摄取的营养素(六大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要齐全:“平衡”: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①“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②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③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系统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喉既是呼吸器官也是发声器官

支气管末端分支最细的末端形成肺泡。肺泡适合气体交换原因是:①肺泡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是扁平的上皮细胞。两者很薄所以能进行气体交换。

用鼻呼吸的好处:使进入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用鼻呼吸比用中呼吸好

感冒时,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增多,出现鼻涕多的现象;同时鼻粘膜充血肿胀,会出现鼻塞的症状。

肺活量:人在尽力深吸气再尽力深呼气时的最大气体量。

呼吸的频率是每分钟16次。

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肋间肌肉和膈肌

肋骨

胸廓

膈顶部

肺内气压

气体

吸气

收缩

向上向外

扩大

向下

扩张

减小

进入

呼气

舒张

向下向里

缩小

向上

缩小

扩大

排出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浆:由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无机盐等构成,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血液的成分

血液的成分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女子:4.2*1012个/升

可以运输氧气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可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

4~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发炎时白细胞最多),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

100~300*109个/升

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加速凝血和止血

血友病

血红蛋白:含铁的蛋白质。特性是: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氧气结合(如在肺泡处氧气浓度高,此时两者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如在组织细胞处,氧气浓度低,此时两者分离,释放氧气,供组织细胞利用)。高原生活时,由于空气含氧少,促使红细胞增多,增强血液供氧能力,如球队昆明集训血液呈红色是因为含铁的血红蛋白质是红色。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速度慢,便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二、 血流的管道——血管  

四肢静脉有的有静脉瓣(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中医上切脉切的动脉桡,静电和输血的部位是静脉,测血压和脉搏部位是动脉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功能   

心脏四个腔,心尖朝左,上方(左心房、右心房)。下室(左心室、右心室),房连静(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室连动(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 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不相通。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瓣(使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动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房室瓣只能朝心室开,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

血液流向:心房        心室        动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3、血液循环:(哈维发现)

①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中经过毛细血管网后动脉血(含氧高,血鲜红)变静脉血(含氧低,色暗红)。

②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中经过毛细血管网后静脉血变动脉血。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容纳动脉血的结构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即心脏的左半部分)

容纳静脉血的结构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即心脏的右半部分)

5、心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平均是75次/分钟(60—100次/分之间),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

四、输血与血型

1、ABO血型系统有A、B、AB、O四种血性。

2、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3、成年人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一次失血量超过800--1000毫升,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有生命危险。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中,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

     血液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储存在肾小囊中,原料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排尿的意义①排出废物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③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