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60分)
1.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2-3题。
2.图中字母A、B表示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A.秦 岭 渭河谷地
B.贺兰山 宁夏平原
C.横断山 雅鲁藏布江谷地
D.祁连山 河西走廊
3.在图中字母B所在地区进行农业活动时,应当注意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问题 B.石漠化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次生盐碱化问题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在科研应用与大众化应用等领域都很普遍。完成第4题。
4.两名学生到云南丽江旅游,测量当地的玉龙雪山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谱特征。图3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第5题。
5.图3显示直接利用遥感的工作是( )
A.判断水域状况 B.预测植被类型 C.估算地物面积 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6~8题。
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8.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0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1.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更大 ③受寒流影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