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們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150.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婆媳争吵,妥协寄居→① _____ →无助之中,八方相助→②____________→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151.请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152.文中人物之间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一例并赏析其作用。
153.关于小说的主题,有人说是宣扬善良;有人说是宣扬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人说是倡导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你认为是哪一种?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
150. 为救弃婴,倾其所有; 子辈相求,决然离去
151. 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以及她的善良仁爱、示例二:细节描写。通过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示例三:比喻。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表现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
152. 示例一:王婆婆与儿子、儿媳的态度对比。通过王婆婆与儿子、儿媳对弃婴的态度对比,揭示了儿子、儿媳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赞美了王婆婆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高尚品质。示例二:王婆婆儿子儿媳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王婆婆儿子儿媳对王婆婆的前后态度对比,揭示了儿子、儿媳自私冷酷、金钱至上的性格特征。示例三:拾荒老乡与儿子、儿媳态度的对比。通过拾荒老乡与王婆婆儿子、儿媳在对待王婆婆收养弃婴的态度对比,揭示了王婆婆儿子、儿媳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赞美了拾荒老乡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高尚品质。
153. 示例①:我认为主题是赞美善良的人。文中王婆婆在自己生活拮据的情况下捡拾弃婴;在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的情况下毅然离家;在弃婴身患重病时坚持治疗;在获得为弃婴治病的捐赠款后毅然捐建学校,这些都足以说明王婆婆的善良。所以我认为主题是赞美善良的人。示例②:我认为主题是宣扬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中王婆婆的儿子儿媳一开始拒绝收养弃婴,逼得王婆婆寄居在拾荒老乡家,后来得知王婆婆获得剩余爱心款后,又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说明王婆婆儿子、儿媳丢弃了淳朴纯真。所以本文旨在宣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示例③:我认为主题是倡导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文中弃婴的父母在得知孩子身患重病时,选择在寒冷的冬天把婴儿丢弃在垃圾箱旁边,说明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所以本文旨在倡导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
【解析】
15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从①②③段可以概括出:王婆婆凌晨拾荒,捡养弃婴;从④⑤段可以概括出:王婆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从 ⑥⑦段可以概括出:为救弃婴,倾其所有;从⑧⑨⑩段可以概括出:无助之中,八方相助;从??段可以概括出:子辈相求,决然离去;?段一年后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捐建学校,抬荒依旧。
15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语句的能力。结合题目的提示,要求从人物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来赏析即可。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等;先确定人物描写的方法,然后在分析表达效果即可。阅读画线句,了解内容,从“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掲开一个用”中可知,运用了人物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咬牙”“颤抖”运用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表现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
15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本文善用对比手法,不仅有王婆婆和儿子儿媳对比,还有儿子儿媳前后态度的对比。揭示了儿子、儿媳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赞美了王婆婆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高尚品质。选出一例,从人物的性格、品质方面分析即可。
15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标题“拾荒”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不仅引出了捡养弃婴的故事,还一语双关,呼吁每一个人都应该重拾内心的善良。结合文中王婆婆捡拾弃婴、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王婆婆捐建学校等事件,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宣扬善良;宣扬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哪个主题都可以,理由要充分。如“赞美王婆婆的善良”“ 儿子儿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批判王婆婆儿子、儿媳丢弃了淳朴纯真、自私冷酷”“批判弃婴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责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