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四篇文章对比阅读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解析/梳理
文件大小: 10752KB
所属地区: 安徽
学科: 语文
分类: 高中自主招生
上传用户: 家教网2021124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1-24 10:05:14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阅读甲、乙、丙、丁四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北岸防守的是川军李全山的第三十八团。这个团的先头部队三营,就是与红军隔河举着火把齐头并进的那支川军。三营的先头连比红一军团四团早两个小时到达泸定桥,连长饶杰命令士兵立即拆桥板,但是由于士兵们实在太累,又有不少人犯了鸦片烟瘾,因此桥板拆得极其缓慢。三营营长周桂到达之后,增派了士兵去拆桥板,同时开始构筑阻击工事。天亮的时候,团长李全山率李昭营到达北岸桥头堡,南岸红军的四团也到了,双方没有犹豫就开始了射击。团长李全山命令周桂的三营负责守卫桥头堡,李昭营配置在两翼火力掩护。

②万丈深渊之间,仅凭几根铁索就想突击到河这边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至少川军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们一边向河对岸射击,一边不断地向红军高喊:有种的你们飞过来!

③下午四时,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

④没有任何别的可以选择的出路,只有迎着枪林弹雨强行冲过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索。

⑤激越嘹亮的军号声震荡着千年峡谷。

⑥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

⑦铁索剧烈地摇晃起来。

⑧川军开始了疯狂的射击,红军的掩护火力也开始了猛烈的压制。炮弹呼啸,大河两岸皆成一片火海。川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火星迸溅。红军勇士一手持枪,一手抓索,毫无畏惧地一点点向北岸靠近。

⑨三连连长王友才带领的官兵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们人人抱着木板,只要前面的突击队队员前进一步,他们就在铁索上铺上一寸。

⑩川军无法想象红军竟然这样向他们靠近了!看着在铁索上越来越近的红军,他们惊骇地瞪大了眼睛,他们不知道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空悬在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

?南岸的军号声连续不断地怒号着。

?红军所有的掩护火力愤怒地喷射着。

?二十二名红军突击队队员没有一人中弹掉下深渊,勇士们在川军轻重机枪和炮火的阻击下已经靠近了泸定桥北岸的桥头堡。

?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看着攀着光溜溜的铁索冲过来的红军勇士,川军目瞪口呆,惊恐万分。他们平生从未见过这样舍生忘死的场面。他们曾经听说过红军是打不死灭不尽的,今天终于亲眼看见了,他们射击的手开始忍不住地发抖。

?就在红军勇士即将接近北岸的时候,北岸桥头突然燃起了大火——川军把拆下来的桥板堆在桥头,泼上煤油点燃了。

?大火封住了桥头。

?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

?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了火海。

?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

?接着,突击队队员一个跟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之中。

?头发、眉毛和衣服都被烧焦的红军勇士冲过了火焰,冲上了泸定桥桥头堡阵地。

?后续梯队踩着桥板,不顾一切地过了桥,蜂拥进泸定县城。

(节选自王树增《长征》)

①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沼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的丽江,迂回一千多里,很少有生还希望。

②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米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条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③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④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⑤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①泸定桥又称大渡桥、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使13根铁链链为一个整体。泸定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

②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野味、肉菜等)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军队的频繁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汉藏不再梗阻,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

③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荥经、汉源、天全等县召开研讨会后,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④1935年5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百度百科)

165.丙诗哪个诗句写到甲乙两文的故事。

166.甲乙两文讲述同一个故事,请给甲文拟一个标题并阐明理由。

167.分析乙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68.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译本序中说:这本书有的地方写得过分,有的地方写得不够。甲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乙文没写到,你觉得这是王树增写得过分,还是斯诺写得不够,为什么?

169.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原则。王树增认为:要求作者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下面两句话,细节有出入,你认为哪句话更真实,请推演理由。

A就在红军勇士即将接近北岸的时候,北岸桥头突然燃起了大火——川军把拆下来的桥板堆在桥头,泼上煤油点燃了。

B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170.请结合甲文和毛主席的《长征》,联系链接材料,谈谈要将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需不需要红军精神,为什么?

(链接材料)这支部队还发现过一片玉米地,玉米已经接近成熟,官兵们喜出望外,但是得到的命令是:不准吃地里的玉米。经过再次请示,被允许摘一点玉米叶子,饿急了的官兵们便在地边支上锅开始煮玉米叶。正煮着,在玉米地里藏了很久的主人来了,是一位藏族老阿妈。她揭开红军的锅,看见锅里煮的玉米叶子后,回家端来一大盆煮熟的玉米送给红军。连司务队长给了老人三块大洋,官兵们这才开始狼吞虎咽吃起来,看得老阿妈在一旁直抹眼泪。

(选自王树增《长征》)

171.阅读丁文,完成下列表格。

段序

各段内容概括

各段最主要说明方法(一种)

说明方法的作用

泸定桥位置体积构造

1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

作比较

突出架桥之艰难巧妙,体现人民智慧。

泸定桥历史纪念意义

 

 

 

 

172.将甲文内容和丁文第段比较一下,他们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特点,请加以分析。

 

【答案】

165    大渡桥横铁索寒   

166    示例:勇夺泸定桥。红军顶着敌人的炮火,攀爬着高悬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中,冒着生命危险攻下泸定桥,万分勇敢。   

167    1)用了拟人手法,将火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火焰的灼人威力,突出红军渡江的危险,反衬红军勇敢,悍不畏死的精神。

2)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五岭山脉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体现红军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68    我认为斯诺写得不够,这句话写出白军(国民党军队)大多抽食鸦片,干活消极怠惰,与红军积极勇敢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也为下文红军夺取泸定桥作铺垫。   

169    示例:(A据甲乙两文描述,白军胆怯无能,贪生怕死,不想也不敢与红军交战,他们不会冒死在红军的炮火攻击下跑到泸定桥上去点火烧板。王树增要求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他查阅大量史料、档案,并进行采访、勘察,因此他的细节可能更真实。斯诺来到苏区,只采访了几位红军,没什么史料档案可查,因此他的文字出现失实现象的可能性大。

B)在桥头点火,对阻断红军行程并无多大作用,只有将桥上的桥板烧掉,才能有效制止红军过河,因此B更真实。   

170    示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需要红军精神。红军将长征中的种种困难视作等闲,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让整个民族再难也充满希望。红军能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不惧铁索危险,勇敢夺取泸定桥,这就是不惧艰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西方国家对我们虎视眈眈,政治经济重重封锁,有了红军精神,就能冲破这些壁垒,无惧艰险地将国家建设成富强的新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将任何艰难险阻等闲看待,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正是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让祖国冲破现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壁垒,建设富强的新中国。红军对百姓财产秋毫无犯,严守革命纪律,为穷苦大众打天下谋利益,正是这种为人民服务精神才能让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将我国建设成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   

171    1)列数字    2)具体准确地说明泸定桥的整体构造特点    3)泸定桥的修建原因    4)作比较    5)突出泸定桥在汉藏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6)泸定桥的架桥方法   

172    甲文是纪实文学作品,在纪实的基础上兼具文学性,多用修辞,描写细腻,富有文采;乙文是说明文,第段说明史实,语言平实简练准确,没有过多修饰。   

【解析】

165.甲乙两文写到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指的是红军过草地时飞夺泸定桥,与丙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句子相吻合。

166.考查对文章题目的拟写。题目要能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甲乙两文都提到泸定桥,且都是写战士们如何英勇抢夺泸定桥的,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表现了战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所以题目可以拟为勇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

167.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鉴赏。①“舔人的火焰将火焰拟人化,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火焰的凶猛,但是战士们仍然冒着这熊熊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可以更好地表现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绵延千里,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这是多么新颖的比喻!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为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那样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168.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川军先行到达,却有不少人犯了鸦片烟瘾,导致精神涣散,战斗力下降。而此时红军战士却是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渡桥,川军的消极怠惰与英勇的、舍生忘死的红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川军可以说毫无斗志,而斯诺在文中没有起到这一点,所以斯诺写得欠缺一些。

16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推断与理解。《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作品,本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书中记叙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的。通过人物所口述写成的,没什么史料档案可查。A句红军顶着敌人的炮火,冒着生命危险攻下泸定桥,一方面与红军英勇士不怕牺牲有关,另一方面对川军的胆怯无能,贪生怕死,不想也不敢与红军交战有关,因此推断因此他的文字出现失实现象的可能性大。

170.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先要表明看法,回答是肯定的,理由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来阐述,理由充分,语句通顺流畅即可。如,飞夺泸定桥,是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不吃百姓的玉米”“饿急了的官兵们便在地边支上锅开始煮玉米叶”“吃了玉米给钱,这些是红军对百姓的爱护,秋毫不犯的自律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这一事业任重道远,是新形势下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更伟大、更艰辛的长征。长征所播下的革命火种将继续结出累累硕果,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途上战胜任何艰难险阻。

171.考查对说明文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的理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根据表格提示,找到相关内容,提取相关句子解答即可。段写泸定桥位置体积构造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可知运用的是列数字,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准确地说明泸定桥的构造特点;第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可知是介绍泸定桥的修建原因。桥修建前与修建后货物运输的比较,可知运用的作比较说明方法,突出桥修好后发挥的巨大作用。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可知是介绍泸定桥的架桥方法。

172.考查学生对纪实文学作品和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纪实文学有它的特点,纪实性不可缺少,必须通过自己的亲历采访或者尊重客观的历史文档、书信日记等材料。甲文就是在纪实的基础上,作者一定的思想、写作经验,用文学艺术地手段表现、反映出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人物事件等。乙文是说明文,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没有过多修饰。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