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选文时既照顾到了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又考虑到了体裁的多样性(小说、散文、诗歌、科学小品)。而且从文章的题材上也力求丰富多彩。古今中外描写动物的文章非常多,其中不乏名家名篇,但这些文章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题材:一、西方的纯粹的动物小品,它们从科学的猜度比较客观地描述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比如,七年级上册选编的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本单元选编的布封的《马》等;二、反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它们一般不会脱离环境,单纯地描摹一种动物,项是将这种动物放在人类社会中去体察它的处境和遭遇。比如冯骥才的《珍珠岛》、郑振铎的《猫》等;三、借物喻人的文章,它们往往把人类对某种现象的批判、对某种精神的崇敬寄托到某种动物身上,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折射人生的思考,比如,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等。本单元力求囊括这三种题材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教学这个单元,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教学重点。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这个拥挤的地球村里,每一个生命都应该享有同等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权利。尤其是作为自然界的强者──人,更应该懂得尊重其他的生命形式,即便是一只蚂蚁或一尾金鱼,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珍视生命,关爱动物是每一个现代人应该具有的美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文章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情感,比如《珍珠鸟》中一“我”就为小鸟营造了一个温馨、宁静的爱的家园。靠一颗爱心赢得了小鸟的信任;《斑羚飞渡》中斑羚群面临绝境所表现出的无助,正可以让人类反思自己对生命的践踏。教师还可以联系七年级上册中一些与生命意识有关的文章,如《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等,启发学生从自然中感悟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有一种观念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靠人类的智慧可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种观念长期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人类到了应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了:是否因为我们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从这个角度解读本单元的文章,可以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更深入的思考。比如,《珍珠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人与动物之间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暖的色彩。其实在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样。再如《华南虎》,如果我们先不谈它的象征意义,而就诗句本身来看,那“两道铁栅栏”、那“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的趾爪、那“水泥墙壁上”“血淋淋的沟壑”,不就是人与动物紧张关系的写照吗?又如布封的《马》,通过对两种生存状态下马的特点的比照,再一次将人与动物的矛盾关系摆到我们面前:人对马的“教育”是拯救了马还是迫害了马?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帮助学生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引导他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生命是相通的,在动物身上也可以曲折地反映出人类的理想和追求。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憧憬寄托在动物行为的描写之中,或者说,作者善于从动物身上找到人类高尚品质或卑劣的品性的参照物,以动物为镜子,反观人类的言行。比如,《华南虎》中那只老虎在绝境中表现的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反抗精神,既是对庸俗“观众”的谴责,也是对具有华南虎一样不羁灵魂的人的颂扬;《斑羚飞渡》中对斑羚群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举成描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类这种品质的汇歌;《马》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歌颂马的高贵、剽悍、豪迈和旷野,为我们勾勒了这种动物的精神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所承载的精神品质。
二、知识和能力方面
1.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本单元的课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这些文章的作者善于将个人的情感融注到对动物的描写之中,使动物身上闪烁着人性化的光芒,其中部分语句和语段文辞优美、含义深刻,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精彩的段落、句子背诵下来。“比如,《珍珠鸟》的最后一段,《华南虎》的全文,《马》的第三、四段。
2.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本单元课文的风格不同,体裁多样,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比如,对于《珍珠鸟》《华南虎》这种以情感取胜的散文、诗歌,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思想走向;对于《狼》这样简易的文言文,应强调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而对于《马》这种有一定说明性的文章,则应该引导学生把握马的品格特征。反复诵读课文,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适合朗读,尤其是《珍珠鸟》《华南虎》和《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诵读教学的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过程和方法方面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对本单元课文中许多值得争议和思考的观点,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马》中“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的含义;《狼》中两只狡猾的狼的下场给人的启示;《斑羚飞渡》中人类充当的不光彩的角色”;《珍珠鸟》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广泛意义;《华南虎》中华南虎形象的象征意义;等等。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探寻“马的世界”,这是由课文《马》引伸出来的一次大型综合性学习。它力图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搜集资料,了解马的有关知识,历史作用、艺术内涵,激发学生善待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它是对阅读部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延伸和拓展。教师应务必在单元教学之前对综合性学习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和构想,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规划、实施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发挥创造性,对有关内容进行增删。
26 猫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自我反思、人人反思的精神,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良好品性。(教学难点)
(三)培养学生“低下头阅读”的能力,阅读时懂得以文为本,会就字、词、句品味文章。着重揣摩对动物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文字。(教学重点)
自学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
2、读课文,画出描写三只小猫的句子。
3、画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思考本文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都养过小动物吗?动物是人类的伙伴,我们在与动物的相处中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养过小动物的同学们都有体会,但是我国著名的当代作家郑振铎先生在养猫过后却产生了无尽的懊悔之情。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走进文章一探究竟。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这篇文章描写生动抒情真挚,文章既富有生活情趣,又饱含人生哲理。需要我们认真品味细细感悟。请看投影:
按要求划出语句:
1、表现小猫性格特点的语句。
2、体现作者及家人对小猫态度的语句。
(对所划语句进行自由朗读)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语句)
三、品味语句,把握情感
师:看完了吗?那么请问大家作者对这三只小猫是不是一视同仁呢?
生:不是的。
师:那么他对这三只小猫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生:喜欢第一只和第二只,不喜欢第三只
板书
态度 性情
第一只 喜欢 活泼
第二只 更喜欢 更活泼
第三只 可厌 忧郁
师:作者的表达并不像我们这样直白,他是通过细腻委婉的笔触去表达他及家人那份微妙的情感。那么你是从哪一句读出来作者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品析。
温馨提示:
1、有感情的朗诵你所品析的语句.
2、对所选语句进行赏析.
语句1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里感到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那么此时他的眼神是怎样的?
语句2 三妹想着种种办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
费尽心思 、苦心积虑的原因只是因为在乎它爱它。
语句3我心里感到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酸辛”多么动情的一个词语,
语句4提心吊胆
查问 就是因为它是心肝宝贝嘛!
语句5 有一次,居然捉到了一只肥大的鼠,自此,夜里间便再也听不见讨厌的吱吱声了。猫捉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用居然二字,赞叹溢于言表,而且,还说是只肥大的老鼠,没有这只老鼠似乎都从未休息过一样,并且似乎立了汗马功劳一般。
语句6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 家里人都忙乱地在寻找。“慌忙”,“忙乱”表现了它在家里重要的地位。
语句7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一线希望”多么微妙的情感。
四、合作探究,突破主题
师:三只小猫不论是丢或是亡,都相继离开了作者,那么哪一只小猫的亡失对作者的触动最大呢?
生:第三只
师:请从作者对于三只小猫离开后各自不同的情感表现来加以比较分析证明你的观点
生:第2段 酸辛 第14段 第34段
出示投影
师:好久不养猫的原因是什么?
内心难过,短时间内无法忘记这只小猫,难以忘记这只曾经带给他们许多欢笑的宝贝。这份情感体验不难理解。
师:永不养猫的原因是什么,再也不养了,这辈子都不养了?
如果第二只猫的亡失带给作者的主要情感是不舍、忘不掉的话,那么第三只猫的死亡给作者带来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生:是内疚是自责。
师:这份内疚能不能弥补?
生:不能,
师:不能弥补的内疚就成为一种负罪感,而且永远不能消除,见到猫就会触发内心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这句话较难把握,为了我们同学更真切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大家集体朗读30----34段,请将作者内心感受读出来。
师:我注意到了这样几句话,请问大家我的良心受伤了是指什么?(依靠自己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而伤害了无辜。)
师:请问刺我良心的针就此段而言指的是什么?就全文而言还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发生之前的他对猫怎么样?反思起来,有没有让他后悔良心不安的地方?
请看投影
我心里也感到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第2自然段)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第9自然段)
如此,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第15自然段)
师:伴侣和动物这个称谓上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生:平等 公平
师:为什么第三只小猫上升不到伴侣的地位?
生:因为它丑,性情又不讨人喜欢
师:但这是错误吗?莫须有的罪名,个人好恶,私心偏见就是因为他已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对于似是而非的现象,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和饥饿所杀。”与他如此深刻地反思相比照他是善良的,他的错误不是特例是有普遍性。
再体会这一句永不养猫
出示投影
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
五、课堂小结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中国人并不是没有礼貌也不是没有修养,他们的礼貌和修养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刚才的翩翩君子转眼间便对服务生呼来喝去,颐指气使。细心思量,我们为什么会轻易拿出自己的脾气,就是因为我们对他的轻视,对他生命形式的轻视。这就是善良的人们为什么会做出不善良的举动!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有的生命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他是否完美,他都有受到尊重的权利。我们对生命的尊敬更应尊敬因弱小而恰恰缺少尊敬的生命,尊重生命平等的法则。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语言品析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对字词的细细品味,人物形象逐步鲜明,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突破主题,解决难点,水到渠成。通过这种抓住语言把握形象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认真阅读、品味语言的好习惯,长期的积淀与熏陶方可形成深厚语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