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目录导航
七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苏教版(上) 苏教版(下) 语文版(上) 语文版(下) 鄂教版(上) 鄂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北京课改版(上) 北京课改版(下) 长春版(上) 长春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上海版(五四制)(上) 上海版(五四制)(下) 浙教版(上) 浙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八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苏教版(上) 苏教版(下) 语文版(上) 语文版(下) 鄂教版(上) 鄂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北京课改版(上) 北京课改版(下) 长春版(上) 长春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上海版(五四制)(上) 上海版(五四制)(下) 浙教版(上) 浙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九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苏教版(上) 苏教版(下) 语文版(上) 语文版(下) 鄂教版(上) 鄂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北京课改版(上) 北京课改版(下) 长春版(上) 长春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上海版(五四制)(上) 上海版(五四制)(下) 浙教版(上) 浙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苏教版 人教版
必修二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必修三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必修四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必修五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六年级 |
沪教版(五四学制)(上) 沪教版(五四学制)(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高一 |
华师大版(上) 人教普通版(第一册) 华师大版(下) 人教普通版(第二册)
高二 |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人教普通版(第三册) 人教普通版(第四册)
高三 |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人教普通版(第五册) 人教普通版(第六册)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选修1 |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编号: ]《生命之舟》教案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10752KB
所属地区: 广东
所属阶段:
年级:
学科: 语文
资料版本:
章:
节:
专题/考点:
作文类别: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ggg3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2-13 10:16:35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生命之舟》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 体会电视解说词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简明的语言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文体常识:

1. 作者简介:梁家新,著名记者。

2. 背景资料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鱼簰洲湾溃口,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登上进入险区的第一艘冲锋舟,一边拍摄,一边参与救人。拍摄过程中,记者始终采用长镜头记录的手法,记录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在编辑过程中,记者又以二号冲锋舟为视角,透视整个簰洲营救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并配以解说词,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3. 题目解说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结构分析:

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 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这则电视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基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征:

1.声画合一。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可以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仅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帮助画面正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 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关注,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稿。

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许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这则新闻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江泽民同志就曾对小江珊获救的镜头作过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3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了记者冒死怕摄勇救小江珊的过程。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