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表示其他
1.所以…… 译为:“……的原因”,“……的方法”,“用来……”,“……的依据”,“……的工具”,“……的作用”
2.有……者 可译为:“有个……的人”
3.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文: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译文:如今入了关,没有掠夺任何财物,也没有迷恋女色,看来他的志向不小。
5.……之谓也;其……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
可译为“……叫作……”“……称作……”。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6.若……者 可译为:“好像……的样子”
7.无以……;有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的……”。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才能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例: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例: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译文: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因此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8.非……则…… 可译为:“不是……就是……”
9.“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
例:非字而画。(《促织》)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10.“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这里(这边)。
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11.“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12.(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文: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