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目录导航
七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苏教版(上) 苏教版(下) 语文版(上) 语文版(下) 鄂教版(上) 鄂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北京课改版(上) 北京课改版(下) 长春版(上) 长春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上海版(五四制)(上) 上海版(五四制)(下) 浙教版(上) 浙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八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苏教版(上) 苏教版(下) 语文版(上) 语文版(下) 鄂教版(上) 鄂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北京课改版(上) 北京课改版(下) 长春版(上) 长春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上海版(五四制)(上) 上海版(五四制)(下) 浙教版(上) 浙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九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苏教版(上) 苏教版(下) 语文版(上) 语文版(下) 鄂教版(上) 鄂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北京课改版(上) 北京课改版(下) 长春版(上) 长春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上海版(五四制)(上) 上海版(五四制)(下) 浙教版(上) 浙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苏教版 人教版
必修二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必修三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必修四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必修五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六年级 |
沪教版(五四学制)(上) 沪教版(五四学制)(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高一 |
华师大版(上) 人教普通版(第一册) 华师大版(下) 人教普通版(第二册)
高二 |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人教普通版(第三册) 人教普通版(第四册)
高三 |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人教普通版(第五册) 人教普通版(第六册)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选修1 |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编号: ]集中力量,在内容和方式上实现突破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素材
文件大小: 10752KB
所属地区: 内蒙古
所属阶段:
年级:
学科: 语文
资料版本:
章:
节:
专题/考点:
作文类别: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20210302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3-1 15:51:46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集中力量,在内容和方式上实现突破

——山东省潍坊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经验谈

李宏绯 薛炳群

在过去的几年里,山东省潍坊市在初中学段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语文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如学生不喜欢读书,认为学语文无大用,不如英语、数学实实在在;语文教师教学乏力,认为教也无用;语文阅读资源缺乏整合等。回顾实验推进的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取得较大的突破,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这里总结几年来我们的实验经验,与诸位同行分享、交流。

一、“1+3”教学模式:保证阅读的有效性。

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特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规律。但是,长期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用学习理科的方式学习语文。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遵循举一反三的规律,期望通过剖析一篇文章,就使学生明白好多文章,语文素养就能大大提高。实际上,语文学习应该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而不求甚解”,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点儿什么,在阅读中随着积累的丰富,实现认识的逐步提升。所以,我们认为必须改变这一点,必须把讲、练的时间压下来,把课时划分给阅读,划分给主题学习。讲的东西太多,就不可能进行主题学习。因此,我们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要将三分之二的时间作为学生主导的时间,每周至少要保证留出一到两节让学生阅读。

为保证学生有效阅读,在改革最初的几年,我们在全市提出了“1+3”教学模式,其重点就是突出学生的阅读。即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与之相关、相近、相似或相对的多篇文章(一般35篇),进行群文阅读。师生也可以推荐相关的名家名篇供大家参考阅读。课堂一般分为阅读课和展示课两种课型。阅读大部分时间要在课堂或者阅览室进行,主要是鼓励学生为学习课文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对人、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思想的碰撞。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从而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

这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产生广泛的联想,意识到多样的文本关系,从众多的关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和阅读体认。例如,我们经常用守财奴形容那些吝啬、不舍得花钱的人,那么如果文章中涉及这一词语,我们马上想到了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和“伸出两个指头”的严监生;学习《藤野先生》时,许多同学无法理解“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何尝不酒醉似地喝彩”,有的同学就以小说《药》中华老栓为例,说明当时国人思想的麻木不仁;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们会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朱自清的眼中,就具有了分外美丽的画面,春风、春雨、春草,点点滴滴都惹人怜爱,而在林斤澜的《春风》中春天又有着别样的色彩;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了解了鲁迅童年生活中的点点乐趣,有些同学就能由文章想到鲁迅关于童年生活的其他描述,在《故乡》、《社戏》、《风筝》中所展示的其他的童年生活图景,还有同学会想到其他作家描绘童年生活的文章。

有了这样的阅读,上课时,便不再是从前那种照着课本深挖细究的枯燥的学习方法,而是阅读课上自由阅读,展示课上畅所欲言,不再受到那么多拘泥限制。这样的课堂往往成了辩论会、鉴赏课甚至是演讲比赛,读过作品的同学对该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没有读过该作品的同学开阔了眼界。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同学们都会从中受益。

二、提炼课堂教学结构。深入主题学习本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不断细化研究,逐渐构建起了“三步四环节五课型”的课堂教学流程。

“三步”是指“自主阅读——深入探究——拓展延伸”三个步骤。“自主阅读”主要解决什么时间阅读、阅读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怎样设计阅读学案、如何使学生达到阅读目标等问题。“深入探究”的“主题”主要根据“主题学习”中单元或文章的重点来确定。此时的“主题”应该是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中选择出来的,可以是语言的品味揣摩、情感意蕴的探究、表现手法的鉴赏、主题写作的指导、专题活动的展示等。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氛围,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以达到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延伸”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理性地审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四环节”是指课堂上“阅读感知——主题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提升”四个环节。“阅读感知”是包括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积累、个性体验等在内的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领、目标引领和预习提纲引领。“主题探究”是在文本品读和主题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大量语言材料的诵读品味中,逐渐发现某一学习主题的规律,进而触类旁通,丰富个性体验的过程。主题探究过程中不排除合作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结对学习、小组合作或组间合作进行反馈矫正和巩固。“展示交流”是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方式,其有效性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较其他方式更加重要。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品读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精读感悟的收获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以加深体会,解决困惑。“总结提升”是以主题为起点,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基础,以提升为目的,激发灵感、激发质疑、激励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学习主题,并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总结出某种主题的共性规律。实验越深入我们就越发现,语文不仅包括文字,更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语文主题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交际和文化传承的过程。

“五课型”则是指根据语文教学重点所确立的五种主要课型,包括语言品味揣摩、情感意蕴探究、表现手法鉴赏、主题写作指导、专题活动展示。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采用不同的课型引导阅读。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学习的重点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难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所以采用“表现手法鉴赏”课型。学习时,教师先对象征手法做了基本的介绍,然后让学生去读同样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袁鹰的《井冈翠竹》、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老舍的《月牙儿》。通过分组阅读、小组交流,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并能理解:《井冈翠竹》中“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象征的是顽强的革命精神;《爱尔克的灯光》中古居大门里的微弱的灯光,象征着旧家庭和旧礼教的败落与瓦解,爱尔克生前点燃的照路的灯光,象征着希望破灭的人生悲剧,“我的心灵的灯”则象征着主人公对新的生活理想的追求;《月牙儿》中的月牙儿是残损而不是饱满的,象征她的命运,月牙儿的周围是暗夜,随时会被吞没,象征她的处境,月牙儿又永远是洁白的,象征她的心灵。同学们读了这些文章,就会对象征这种手法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能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要有所选择,要找准两种事物间的共同点”这一象征手法的关键。又如学习文言文《狼》,师生讨论后确定文中“之”、“以”、“其”、“而”是学习难点,词类活用、通假字是学习重点。于是要求学生准备好初中阶段已学过的所有文言文,然后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归纳总结以上重难点在相关课文中的体现。由于阅读量增大,有的同学甚至用到了课外文言文总结“之”、“以”、“其”、“而”的用法。这是采用“专题活动展示”课型。

可以说,学生通过对文本资源的挖掘,注意到了文本内容的内在关系,把它们贯通起来加以思考,便能悟得文本的真谛和奥妙。这样的阅读促进了课内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三、加强学科专业指导,保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落到实处。

实践证明,每一项实验在进行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在这么大的区域范围内,这就更需要统筹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发力来推动实验的进行和落实。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首先就要解决“粮草”问题——量大质优、便于利用的阅读材料。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尤其要向学生展现一个文化的世界、美的世界和诗的世界。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在文学殿堂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完善自我,构建他们的意义世界和精神世界,使精神获得陶冶和滋养。没有大量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主题学习就失去了操作的载体,推进实验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在潍坊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汇集全市优秀语文教师及教研员,参与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实施的实验课题,编成了与教材配套使用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作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阅读材料。在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市教育局还为实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保证了主题学习实验阅读材料的到位。

实验开始后,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潍坊市教育局建立了以“致力问题解决,促进共享创新”为价值目标的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机制,针对每年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鼓励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为此,我们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各自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各自认为制约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最主要的问题。我们汇总县市区问题后,形成了全市语文教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研究项目,通过对各项目的深入研究,形成语文教研的“真问题”。我们鼓励县市区认领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建立研究团队,通过解剖名师课堂、“推门听课”、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教师论坛等校本教研活动,查找课堂中的“假问题”,努力用真问题组织教学。通过学校团队的实践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维的深化、文本解读与文章主题的把握、“主题学习”备课模式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破解,有力地助推了主题学习的深入开展。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编印了《主题学习实验通讯》,注意及时地将实验开展的情况以及实验教师遇到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与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分享、交流,有效促进了实验的深入开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结合自身实验进展,主动进行反思、研究和总结,并不断交流实验经验。潍坊市教科院每年举行一次“主题学习”方案设计和实验经验交流会议,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组织特级教师和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定期召开研讨会议,邀请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举办讲座和举行观摩课;定期举行“个性化教学展示”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鼓励实验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成长。同时,我们鼓励学校发挥校本研究的优势,定期组织实验交流活动,共同探索实验开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经过几年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们的语文课堂和师生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语文学习资源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变得有滋有味了。马晓青老师在自己的教学随笔中写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而恰好管理图书的学生原是各科成绩都不甚理想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生的作文和口头表达都有了质的变化。问其原因,她说是因为自己把所有的书都读了。这无疑是最好的教育典型,也拥有最充足的说服力。”石金彦老师也曾写道:“该上阅读课了,同学们早早地等在阅览室外,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那积极性绝不亚于上音体美课。被老师们公认为不学习的小龙同学,简直变了一个人,读起书来聚精会神;校园小老大阿明一脸的凝重,放荡不羁的野性荡然无存,安静得像一泓水。老师都静悄悄的,舍不得打断他们。”

文教学的新体系。师生爱书读书,校园书香浓郁。随之而来的,是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大幅度的提升。近三届的二年级学生,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识字量超过2500的学生比例在95%以上;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语汇丰富,思想活跃,学习主动;在近年的多次质量检测中,我校学生的各科成绩均在全市名列前茅。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