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后记
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和学习的幸福
本课是基于“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对课程资源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的一次尝试。主题学习强调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此时教材中的选文不过是个例子,更确切地说是个引子,引导教师和学生有选择地补充、跟进大量的阅读材料,以丰富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的感受,获得语言的熏陶和感染。为了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性,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打包”阅读。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形式各异的语言材料。那些故事性强的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自主阅读,而偏重于文学性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就较为困难,有时难免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例如本单元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内容,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对田园诗主题的把握就只会停留在表面,无法形成深刻鲜明的认识;如果没有老师对田园文学片段的梳理,学生难以形成对田园生活更鲜明、更丰富的认识。此外,这部分的课程资源相对较少,我在寻找这些内容的时候,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如果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仅查找的过程就足以打消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热情了。既然如此,就不如把时间节省下来,由教师去搜集阅读资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会注意并学习到教师搜集资料的方法。于是我把相关的文学作品片段按照四时顺序整合在一起,利用这样一节课,集中呈献给学生,我称之为“打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降低了学生在寻找阅读素材上的时间损耗,目标也更为明确,因此也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以读促悟。
我一直都相信语文的味道是读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所以在这堂课上读,更确切地说是齐读,是贯穿课堂的主旋律。学生倾听老师的范读,学着亲切地叫出“桃儿”、“杏儿”的名字,感受春天的热闹;在配合默契的师生对读中,一起荡舟在夏天的碧海中欣赏草塘不同层次的美;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学生把自己变成了胖胖的荔枝和爱美的西红柿;在春风般轻柔的音乐的指引下,学生用声音品味春的芳香、夏的繁茂、秋的华美、冬的静谧……只要学生能够读出文本的味道,那么,每一个片段都是一道美味佳肴,令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无须担心这种轰炸式的读到底能让学生记住多少美词佳句,只要让学生浸泡在语言里,他们的语言思维就会得到滋养,不断膨胀。萌芽,最终发展壮大。可以说这种类型的阅读课,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主题学习“简单”的理念。与一带多的辐射式课型相比,它呈现的是平行跟进的态势,随着节奏的变化,有起伏,亦有高潮,更像一条涌动翻滚的河流,载着对语文学习的渴望,一路向前、向前。
3.读写结合。
读的目的是为了锤炼语感。积累文本语言,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为“写”服务。这堂课在读的环节结束后安排了一次练笔,这次练笔完全是为了完成单元习作设计的。学生有了充分的读的基础,写的欲望被唤醒,最起码不再感觉无话可写。当老师出示了练笔内容后,学生几乎是同一时间抓起笔就开始写,5分钟内,短则二三十字、长约二百余字的感悟自然流诸笔端。刘纪兵同学以“好一个乡下人家”开头,一口气写了4个排比段,穿插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了田园之乐;王千怡同学有感而发,写下一首《忆江南》:“田园好,风景四时鲜。锦绣乡村美如画,勤劳度日乐无边。能不恋田园?”就连班里最愁写作文的宋墨儒也用一首打油诗抒发了自己的感悟:“田园多美丽,风景在画里。院里鸡觅食,河边鸭嬉戏。鲜花满大地,最美是这里。”仔细阅读每个孩子的习作,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课堂上那些语言片段的影响和感染。有些句子是以前的孩子和现在的我都写不出来的。激动之余,也渐渐体会到主题学习与幸福教育之间的某种联系。有效的读,必定能促进高效的写。读的过程是收集幸福,写的过程是展示幸福,从读到写,收获幸福,这份幸福,源自于不同个体从阅读中获得的心灵感动。
行走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路上,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发现,原来幸福就是——简单。大道至简,简单地读,简单地学,当一切都变得简单的时候,学生才会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学习的幸福,而我们教师,也才能在简单中变得从容,变得豁达,变得睿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