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高中文言文同步句式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38400KB
所属地区: 云南
年级: 高一
学科: 语文
资料版本: 人教普通版(第一册)
章: 第一单元
节: 2 中国现代诗三首
上传用户: 南昌家教网040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5-3 15:30:43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文言句式的概述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