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面博罗科努山,南面天山山脉,形成向西开敞的喇叭形谷地,西来的大西洋湿润水汽和北来的北冰洋水汽得以长驱直入,在天山西侧因地形抬升,形成一定的地形雨/山地降水;另外天山是高大山脉,可以为谷地形成高山冰川冰雪融水补给;本身位于河谷,还有河流水源供给,因此,伊犁地区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山清水秀,物产富饶,是著名的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的故乡。被誉为“塞外江南”。
③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为2600-3000m,盆地四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坳陷,面积20多万平方千米,为全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石油等矿产资源(花土沟和冷湖油田、茫崖石棉、大柴旦煤矿、察尔汗和茶卡盐湖、锡铁山铅锌)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足,农业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东部产(黄)河曲马,故有“聚宝盆”之称。
④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四周被高原、山地环抱,西有青藏高原、邛崃山,南有大娄山、云贵高原,北有秦岭、大巴山(主峰神农顶3105),东有华蓥山、巫山,①中国最大外流盆地,周围山岭、高原环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因: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②盆地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气候温润,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有肥沃紫色土(因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富含磷钾、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灌溉便利(都江堰),物产富饶。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①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东北黑、吉、辽三省,介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中部稍高,沃野千里。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广泛分布着肥沃的黑土,低地多沼泽。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舍饲畜牧业(占中国1/4产奶量)。
②华北平原: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秦岭——淮河以北,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自古有“中原之称”。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沙冲积而成的典型冲积平原(从西往东分别为:山前洪积和冲积的缓斜平原、中部冲积低平原、东部滨海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黄土沉积深厚,海拔多在50米以下,一望无际。平原上有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有洼地。过去这一地区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第三大平原,它西起巫山,东抵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主要由长江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由江汉、洞庭湖(两地因隶属湖北湖南又称两湖平原或云梦平原)、鄱阳湖、江淮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呈串珠状东西分布。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田连片),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除此以外,著名的平原还有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它们是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地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丘陵分布。
④主要的丘陵有:东南丘陵(包括江南、浙闽、两广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等
我国的丘陵也主要分布在东部,即第三级阶梯地形面上,以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最集中,统称“东南丘陵”。东南丘陵主要分布在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中、低山的两侧,其间错落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红岩盆地,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绝对高度低,相对起伏小的丘陵。
补充:其中,江南丘陵是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丘陵地的总称。包括江西、湖南两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西部边境。低山、丘陵、盆地交错分布,以湘江、赣江流域为中心。盆地中分布着厚层的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色砂岩和砾岩广泛出露,形成“红色盆地”,由于各地岩性不同,这些红色砂岩和砾岩被河流切割成丘陵,则称为“江南红色丘陵”,海拔200~600公尺左右。盆地丘陵周围为海拔1,000~1,500公尺的低山,江西东部有怀玉山、雩山,江西、湖南之间有幕阜山、九岭山、武功山,湖南西部有武陵山、雪峰山。并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成丹霞地貌,如龙虎山、龟峰、赣州通天岩、江郎山。盆地中农业丰盛,产水稻、麦类、油菜等,低山、丘陵生长亚热带林木,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广布。江南丘陵地区也是柑橘、油茶、茶叶的主要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