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及其一般特征
生态学上把占据着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种生物的个体群叫做种群。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对象。
(一)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在一定的空间中某种生物个体的总体数目为种群的数量或大小; 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目叫做种群的密度。影响因素:物种的繁殖特性;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种内和种间竞争;环境条件的不同和变化。
(二)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若按龄级(如1~5龄,5~10龄等)或繁殖状况(如繁殖前期,繁殖期,繁殖后期)分组,计算各龄级的个体数目与种群总个体数目的比例即为年龄结构。
种群的成群分布形式较为普遍。形成因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的繁殖往往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四)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泛指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包括生产、孵化、出芽、分裂等多种形式。 死亡率是指中群中个体死亡的速率,是种群个体数量衰减的因素。
(五)种群增长:是指随时间的变化,一个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增减变化情况。在自然的条件下,由于制约因素的存在,种群的数量是稳定地在一定的范围。
(六)种内关系:表现形式:竞争、领域性和婚配制度种内竞争具有调节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作用。
二、生物群落及其特征
若干个生物种群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多生物种、完整而有序的生物体系,即生态群落。
概念1.物种多样性:生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和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多少(均匀度)两个参数的结合。2.多样性梯度物种多样性的表现。生态位(Niche) 群落中每一个生物中所占据的小生境(住所,空间)和它的功能(作用)结合起来。优势种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职业覆盖地面的程度也大,生活能力强和对生境具有明显影响的生物种群。
建群种: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覆盖面积大占有最大空间,在建造群落和改造环境方面作用最突出的生物种。伴生种群落中的其他次要的种类
(二)群落的外貌与植被的生活型
外貌是认识和区分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之一。植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决定与群落种优势种的生活型。 生活型 植物长期受一定环境综合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生长形态。
(三)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呈层现象。生活型不同,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植被分别出现于地面以上不同高度和其根系分布于地面以下不同深度,从而使整个群落在垂直空间有了上下不同层次的分化。
2群落的水平结构:镶嵌性形成原因:小地形的起伏变化:土壤湿度或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状况的不同;动物活动;植物依靠根蘖或根茎繁殖
3群落的生态结构 层片: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B.H.苏卡乔夫:—— “层片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这些种类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小环境,这些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分。
(四)群落环境
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各种生物的逐渐定居,通过植物枝叶的遮荫和挡风,根系不断地分泌有机化合物,枯枝落叶层覆盖地面和较弱地表径流,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
以及动物的活动等,不断、地改造原来的物理环境,是群落内部形成了显著不同于其周围裸地的环境,即群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