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气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右图所示为某地四个不同时刻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情况,据此回答30~32 题。
30.图中表示非逆温现象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1.四个时刻中,最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2.图中所示除④外,大气气温总体趋势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
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
B.大气稳定,不发生上下垂直对流
C.没有臭氧,难以吸收太阳热量
D.多水汽、尘埃,易成云致雨
易错点 13 不清楚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典 例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千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与欧洲西部终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的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主要是因为不能根据图中的风向与纬度值来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审题不认真,对气压带、风带所处的南北半球没有判断准确。读图可知①为北半球的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西风带,①、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北半球的西风带有关,因终年受西风影响而终年温和多雨。
【纠错心得】正确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半球位置与名称以及正
确理解气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假设地表是均一的,受地球自转与太阳辐射纬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形成了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三风四带(或是六风七带)如右图所示,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带状分布,并且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气压带、风带位置的记忆,并要注意通过各种变式图来强化理解,这样才会在不同的情境中作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纠错体验】
33.下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 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
(2)—般来说 A 地比 B 地降水 ,原因是 。
(3)来自 气压带,C 气流与 D 气 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 。C 与 D 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 ,该气压带是 原因形成的。
易错点 14 气候类型判断不准
典 例 读下图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分别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地中海气候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变形的气温、降水状况图判读能力不足;二是不能根据气温、降水的特点准确地判断气候类型。读图可知丁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乙观测站的各月均温都在 0度以上 20度以下,气温的年变化较小,同时各月的降水也都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该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甲观测站的各月均温也都在0度以上,但气温高的月份降水较少,雨热不同期,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纠错心得】气候类型的判断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而在考查时又往往主借助各种变式图形,判断的关键是掌握不同气候类型各月数值特征、降水的季节分配、年降水总量特征等。
【纠错体验】下图是甲、乙两地各月温度差和降水量差(甲地各月气温减去乙地各月气温,甲地各月降水量减去乙地各月降水量)示意图,据此回答 34~36 题。
34.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分别是
A.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④、②
35.形成甲、乙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A.大气环流
B.纬度
C.地面状况
D.暖流
36.有关甲、乙两地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气候在我国均有分布
B.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C.两种气候都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D.两种气候的气温比较,夏季温差均小,冬季温差均大
读右图(a、b、c 代表单元格),回答 37—38 题。
37.有关 a 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38.a、b、c 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a、b、c B.b、c、a C.c、a、b D.c、b、a
易错点 15 不理解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典 例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能反映图2陆地水体
相互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可能发生在
A.里海沿岸
B.青海湖沿岸
C.密西西比河下游
D.黄河下游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能正确判断图2中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二是对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理解不清,不知道在一些特殊的区域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补给的关系。读图 2 可知无论是在河流的枯水期还是洪水期都是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即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读图 1可知②、④表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③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地表水,①则表示地表水总是补给地下水。黄河的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为单向的补给,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故(1)选 A,(2)选 D。
【纠错心得】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我国的河流主要有五种类型:
补给类型
|
补给时间
|
影响因素和补给特点
|
主要分布区
|
雨水
|
夏秋
|
随降水量变化,不连续且集中,水量变化大
|
东部季风区
|
季节性积雪融水
|
春
|
春季升温,有时间性、渐增特点
|
东北地区
|
高山冰雪融水
|
夏
|
夏季高温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年径流量较稳定
|
西北和青藏地区
|
湖泊水
|
全年
|
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水位,对河流有调节作用
|
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较普遍
|
地下水
|
全年
|
互补,水量较稳定
|
普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