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四川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地理
资料版本: 上海教育版(五四学制)(上)
章: 一、景观•地图篇
节: 2.地图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5-12 18:20:55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首先,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其次,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业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再次,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运用知因索果法,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

2.成因:自然原因多从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一般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应对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例,分析如下:

考点二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思路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

2)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3)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流域综合开发建设必须注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其综合整治应主要遵循以下模式:

2.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资源(能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二是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可优先开采);三是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源和能源可优先开采)。

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以开采资源和能源作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资源、能源枯竭,或是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该区域的经济就可能崩溃,因此这类地区必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资源、能源的深加工,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延缓其衰竭的周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支柱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逐步摆脱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加强对三废的治理;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第二,对于资源、能源缺乏的地区,可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来获得发展的条件,如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东部地区的资源也较缺乏,但都通过资源调配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资源调配对调入区而言,能够缓解资源、能源的供应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对于调出地区,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考点三  区域经济的发展

1.区域农业发展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评价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等)。评价时既要明确当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又要明确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①自然条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存在的不足。

②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区域内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并明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③农业结构问题: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是否存在农业类型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农业发展方向分析

    ①根据优势定方向:根据当地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

    ②根据问题定方向:根据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整治措施,确定农业调整方向。

    ③根据市场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2.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思路

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首先要明确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其次要把握影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因素,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和技术条件等方面全面分析;第三,要注意解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