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 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2、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00℃积温
	 
	
		作物熟制
	 
	
		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
	 
	
		>8000℃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寒温带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1600℃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2000℃
	 
	
		一年一熟。青稞等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