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5、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区
	 
	
		>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气候湿润,森林
	 
	
		半湿润区
	 
	
		400-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半干旱区
	 
	
		200-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干旱区
	 
	
		<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6、 气候特征及评价
	 
	
		特征
	 
	
		内容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③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暖热多雨
	 
	
		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
	 
	
		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7、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地区
	
		 
	 
春末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
	
		 
	 
春旱
	
		 
	 
华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