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述材料并联系课本图2.30“雨中垂钓”,回答以下问题。
1.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2.酸雨会造成哪些危害?
3.如何防治?
(学生讨论总结)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
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防治措施: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效措施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请同学们再看下面的演示过程,进一步了解酸雨的成因、造成的危害及其解决措施。
(投影)
补充材料4:
我国的酸雨多属“燃煤型”,即燃烧煤炭排放的SO2而形成的硫酸型酸雨。我国的酸雨覆盖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据国家环保局1998年的环境公报资料显示:我国酸雨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重庆、贵阳等城市最为严重。据初步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约28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2%,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14万公顷,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63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对南方11个省的估计,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
[课堂小结]
通过上述的材料与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今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的危害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我们应追溯其原因,从源头加以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我们责无旁贷,希望同学们积极投入其行动。
●板书设计
2.7 大气环境保护
|
产生原因
|
造成危害
|
防御措施
|
全球变暖
|
燃烧矿物燃料,森林大量破坏,二氧化碳增多
|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世界经济结构随干湿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
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加强国际间合作
|
臭氧层破坏
|
人类活动排放的氟氯烃气体,吸收臭氧,使臭氧减少
|
造成“臭氧层空洞”,大量紫外线到达地面,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危及农林牧渔业的生产
|
使用新型制冷剂,减少氟氯烃的排放,制定法律方案,参与国际合作
|
酸雨
|
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
|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危及人体健康
|
减少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
全球性大气环境面临三大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
3.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第一单元开始,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分别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但是,人类毕竟是生活在地球表面,所以说,陆地和海洋是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而陆地则是人类的家园。
[讲授新课]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板书)
3.1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板书)
一、矿物和岩石(板书)
(导学)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理解矿物、岩石、矿产、矿石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讨论)略
(教师小结)
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化学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矿物,矿物又有规律地聚集形成岩石。在岩石的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矿物“有用”与“没用”只是相对而言。“有用矿物”是指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富集起来达到能够被工业上开采利用,就是矿产;富含矿产的岩石就是矿石。
(板书归纳)
(学生活动)
教师准备矿物、岩石标本,让学生分组来观察,熟悉常见的几种矿物、岩石,并提出以下要求:
1.熟悉哪些是造岩矿物;
2.分清三大类岩石;
3.花岗岩、大理岩分别是由哪些矿物组成的?
(补充讲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八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谐音“养闺女贴给哪家美”来记忆。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但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不过二三十种,如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通过展示几种矿物的标本解释)。
图3.6显示的是沉积岩的岩层分布状况。在不受外力因素的影响下,沉积岩是一层一层地呈水平分布,最先形成的在最下面,时间最早,依次愈往上,时间愈晚。
“品位”是指矿石中金属或有用成分的单位含量,它是工业上衡量矿石质量的主要标志。例如,工业上炼钢铁,首先要找到铁矿石。若100吨铁矿石最后能炼出60多吨钢,说明这种铁矿石的有用成分含量高,即品位高,为富矿;否则,有用成分含量低,即品位低,就称为贫矿。
让学生思考、讨论图3.4、图3.7下面小字中的问题。
解释图3.4下的问题:
1.花岗岩和玄武岩虽都属于岩浆岩,但是生成条件是不相同的。花岗岩生成于地壳内部,经受的温度高、压力大,比较坚硬;而玄武岩是火山活动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而成。
2.花岗岩属侵入岩,玄武岩属火山岩,后者的物质组成是来自于地球内部,其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气体,故气孔较多。
图3.7下的小字问题为开放性的问题,只要学生答的有道理,均算正确。
(引导、分析)刚才通过对图3.4的分析,知道了岩浆岩的形成原理。那么,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过对图3.5的分析可看出,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外力因素(风吹、日晒、雨打、水冲等)的长期作用下,逐渐使大块岩石变成碎石、沙子和泥土,又经流水、风的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叫做沉积岩。按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由于沉积岩是一层一层沉积的,所以有较好的分层结构。因此,含有化石和具有分层结构是沉积岩的明显特征。
(承转)岩浆岩不仅可以变成沉积岩,还有可能变成变质岩。请同学们读图3.8。
(提问)岩浆岩或沉积岩形成变质岩,需要什么条件或什么作用?
(学生)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
(教师)对!如石灰岩在热力作用下会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质变成板岩。
(承转、过渡)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