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贵州
年级: 高二
学科: 地理
资料版本: 人教普通版
章: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节: 4.2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5-20 17:17:48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板书)

(学生)略

(教师)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变原始大气成分、改变陆地水的化学组成和水分状况、参与岩石圈的改造和土壤的形成等几个方面。

教师可结合课文和有关资料,做适当解释和补充。

(承转)绿色植物不仅在地理环境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4.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板书)

请同学们来思考下列问题,看看绿色植物在不同的地域各起什么作用?

(用投影胶片打出)

(1)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2)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CO2,放出730千克O2

(3)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汽。

(4)在机场、公路边种植物珊瑚树林。

(5)在陕西、山西省北部,每年春季都大搞植树造林活动。

(6)某化工企业在厂区周围植树种草。

(7)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大力开展退耕还草、退耕还牧工作。

(8)素有“花果城”之称的山西省临汾市,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果实飘香。

(学生)略

(教师)以上材料所显示的处于不同地域的绿色植物,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吸烟除尘   (2)净化大气  (3)涵养水源  (4)降低噪声

 (5)保持水土   (6)减轻污染  (7)防风固沙  (8)美化环境

[课堂小结]

可见,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效益。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近年来,随着地球上人口的过快增长和工业、交通的迅速发展,人类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化,沙尘暴、酸雨、全球变暖等问题正一天天地向我们逼近,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不正是我们人类自身造成的吗?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吸取教训,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保护好、建设好!

 

                                3.7土壤

[导入新课]

老百姓常说:万物土中生。生物的生长要靠土壤来提供生存的场所,提供养分和水分等。所以,土壤在陆地环境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

[讲授新课]

3.7   土   壤(板书)

一、土壤及其肥力特性(板书)

(引导)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我国古书《说文解字》中,就对“土”字有形象的解释。请大家读3.46图。

土壤不同于土地,二者是有区别的。

1.土壤与土地的区别(板书)

(解释)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土地资源。土地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不仅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等类型,还包括沙漠、石山、荒地等目前难以利用的土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领土有多大,土地面积就有多大。如我国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折合成土地就是144亿亩。

而土壤的范围比土地要小。它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可见,土壤包含在土地中。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起什么作用呢?(打出投影胶片图3.47并板书)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板书)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然后教师据图分析、讲解)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它处于四大圈层相互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第二,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第三,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并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肥力。

3.土壤的肥力特性(板书)

(分析)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这是土壤的本质属性,也是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的一个根本区别。

什么是土壤肥力呢?

土壤肥力是一种天然的能力,并非施了化肥才具有肥力。它是指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有高有低,并非恒定,这与其物质组成有关。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

4.土壤的物质组成(板书)

(引导学生着重从每种成分的作用以及每种成分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这一点分析)

土壤矿物质——由成土母质风化而成,是土壤的主要成分,与肥力有密切关系。

土壤有机质——集中在地表层,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土壤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流动性大。两者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这四种物质的比例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就称的上是理想土壤呢?图3.48给出了一个标准。(可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完全按照图中给出的四种物质的比例在实际当中是很少的。所以,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凡是与此接近的土壤,就可以认为是肥沃的土壤。

(承转)土壤是为农业服务的。土壤肥力的高低与农业生产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5.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

(先让学生自己分析,然后教师归纳、讲解)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方面,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即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另一方面,土壤是一种可更新资源,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即须合理使用和保护。否则,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变成荒漠。

二、土壤的形成(板书)

(引导)土壤的形成,即土壤肥力特性的形成,它是在岩石(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要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其中,生物因素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土壤的形成过程(板书)

(教师依照以下的线索引导学生分析)

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这其中包括三个过程或三个阶段:

(1)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

(2)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3)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形成腐殖质。

2.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土壤肥力的形成(板书)

(打出投影胶片图3.50或在黑板上板图)

(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布在地壳中的岩石风化后,矿物质分解释放的元素一部分分解被淋失到地壳深处,另一部分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到体内。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些枯枝落叶落到地表,合成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形成土壤肥力,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包含了两个过程: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承转)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自然因素(尤其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长时期的人类活动也有意或无意的参与了成土过程。

3.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板书)

有利影响——合理耕作经营、重视培育保护,用养结合,可促使土壤不断改良,肥力不断提高。

在人类长期的耕作用和培育下,形成了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也称农业土壤),如我国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等。俗语说:“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可见,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

不利影响——会引起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课堂小结]

当今农民不仅要会种地,而且还要学会养地;不仅要施用化肥,也要善于使用农家肥。这样,学会用养结合,才能促使土壤不断改良,肥力不断提高。

(课堂活动)根据图3.52,议一议气候、植被和土壤在分布上的关系。

 ●板书设计

一、土壤及其肥力特征

1.土壤与土地的区别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土壤的肥力特性             4.土壤的物质组成     5.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二、土壤的形成

1.土壤的形成过程

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2.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土壤肥力的形成      3.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