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福建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章: 第四单元 文明中心——城市
节: 第五课 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9 18:23:51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52014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中强调: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以下外交方针、政策或原则与上述习近平讲话内涵不符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边倒方针

D.不结盟政策

答案:C

解析:和谐的本意就是和而不同,由此可知ABD项符合和谐的理念。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对抗色彩,所以本题选C

6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在谈到中美两国的关系时说: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美国对华采取敌视和遏制政策

D.中美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实行敌视和遏制政策,两国处于对立状态,故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7.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敌视态度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减弱了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

答案:D

解析:ABC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D项正确。

8.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等信息说明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D项正确。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正式确立于1979年,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立于1954年,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的外交地位仍然很低,故C项错误。

91961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老挝和不幸的城市》的社论,说日内瓦是一个不幸的城市,理由之一是:七年前的一次会议,我们(指美国人)曾经在这里勉强地同中国共产党坐在一起。下列与这次会议相匹配的是(  )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B.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基本方针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决议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61可知七年前1954年;再根据日内瓦”“老挝等信息可知,这次会议为日内瓦会议。只有D项是此次会议的内容。

10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

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D

1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道:我相信,我们的会议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并对于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合作,对于维护亚非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万隆会议的贡献的是(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确立了中国在亚非地区的领导地位

C.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D项都是万隆会议的贡献;B项说法错误,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不是确立了其在亚非地区的领导地位

12.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信息菲律宾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符合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选择B项。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81221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再次谈到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问题,他说:应当用什么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我认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

材料二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请回答: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原因是什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中赖斯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中印两国在近代都遭到列强的侵略,国家主权被肆意践踏;国家独立后都面临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然而世界并不太平。作为邻国,和平共处对于维护地区稳定尤为重要,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被接受的主要原因。

(2)①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公认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片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两次重大外交活动的场景。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这些原则对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有何意义?

(3)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新中国参加的哪次国际会议?参加这两次国际会议对新中国外交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